行業大聲公

# 行業新知

混凝土二次加水,強度不足責任誰要扛?


觀看次數 1433 | 發布日期:2021-02-01
日前媒體報導,有壓送車業者為了施作順暢,竟然偷加水,讓混凝土稀釋不黏稠,雖然高層樓好灌漿,但這樣恐怕影響建築強度。一般而言,標準流程先由混凝土廠商,將配比好的水、砂石等原料運送到工地,卸料給泵送業的壓送車,由他們將混凝土灌到指定位子。

正常來說,出廠送到工地的混凝土,都是固定配比。混凝土應該要濃稠濃稠的,不過有些不肖廠商,只為了比較好操作,加到一定水量稀釋,卻罔顧建築安全,而現場架設的水管往往成了灌水鐵證,更間接影響水泥磅數和耐震強度。由於沒有明確規範,主管機關更得加強防範。

台灣地震頻繁,工程建物普遍老舊,二次加水降低預拌混凝土強度,是影響工程結構安全的重大元凶,施工加水的混凝土所可能造成的品質影響、結構崩壞,營造廠、預拌混凝土廠、泵送業者或業主,到底應由誰負責,一直備受爭議、討論。

預拌混凝土工業同業公會表示:「因為你在工廠都做好了,你在這邊再加水,它一定會稀釋掉,一定會出問題,政府很少抽查這個事情。」類似狀況好一陣子了,明明出廠比例沒問題,到了工地卻變了調,加上目前相關單位並沒有明確規範,要是真的出事了,究責又是誰來扛?

行政院公共工程會副主委顏久榮認為,一個工程,無論是公共工程或民間建築,必需先顧好主體結構的品質,再來講求外觀的美好。而鋼筋和混凝土對於公共工程或民間建築的結構體來說,就像人的骨骼和肌肉,是工程的生命元素。人體肌力弱化,肌肉萎縮,再好的骨骼強度也無法行動,發揮生命力。換言之,預拌混凝土強度不夠,再強的鋼筋也無法確保結構安全。

中國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系助理教授彭獻生表示,混凝土配比技術發展成熟,材料本身理應不難確保其品質上的穩定,但由於預拌混凝土材料送至施工現場時屬半成品狀態,需透過泵浦車壓送至目標位置進行澆置,此一過程中常發生遭施工者加水而導致混凝土品質變異。

福宏實業總經理賴瑞星指出,混凝土供應者所提供的混凝土係屬「半成品」,硬化後的工件才是成品;所以從原材料到工地交貨的混凝土品質的責任屬於混凝土廠,施工到工件完成的品質責任應屬於施工方,以工件的瑕疵全歸咎於混凝土廠是不合理的。

謝彥安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謝彥安認為,混凝土在施工過程遭加水,而導致混凝土品質變異、影響工程結構,後續發生的法律責任、求償歸屬,應分別從業主、營造廠、預拌混凝土廠、現場監工與泵送業,一一探討。

台灣區預拌混凝土公會理事長劉福財說,預拌混凝土廠只要求品質第一,在合理的價格,我們一定會做的很好。希望能把責任區分好,法律歸屬能夠分清楚。

由於預拌混凝土的品質,攸關公共工程及民眾居住安全,因此,在施工的流程中,每一個環節均須嚴格把關,有制度優良的預拌混凝土廠,在出廠前,對產品設計、配比,都會有一定的要求及把關,在運送、澆置、養護施工過程中,所有施工單位更應層層把關確保品質,目前公共工程已有三級品管制度,無論是預拌混凝土廠從出廠前設計配比,到施工現場監工,都要嚴格控管、掌握品質管理滴水不漏,才能提供公共工程及人民居家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