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聲公

# 行業新知

日本傳統工匠技術 登錄聯合國非物質遺產


觀看次數 370 | 發布日期:2020-12-1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7日在線召開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日本申報的“傳統建築工匠之技 為繼承木造建築物的傳統技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次日本政府的申請案包括17個領域,不僅有木工、左官、瓦屋頂、茅葺屋頂、建具(房屋的門、拉門、隔扇等的總稱)及榻榻米的製作,還包括建築物外觀和內部的裝飾、著色及塗漆等。這些傳統技術利用木、草、土等自然材料,支撐起以奈良法隆寺為代表的日本傳統建築文化。

此項也成為繼“能樂”、“和食”等之後,日本的第22項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

日本政府認為,這些技術也是目前寺院神社、傳統民宅維修時不可或缺的。自古以來,木匠將知識與技術代代相傳給徒弟,加以鍛鍊,有部分的作業與地區居民參與有關,這些傳統技術也扮演著團結社會的角色。

日本政府認為,不僅是傳統建築物本身,傳統建築物的技術如果能登記為文化遺產的話,對於國際社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做出大貢獻。

委員會當天結束對新項目的審查,同時入選的還有中國的“太極拳”和芬蘭的“桑拿文化”。上述項目都將在會議最後一天被列入名錄。

不只奈良法隆寺,日光東照宮(栃木)、中尊寺金色堂(岩手)、白川鄉五個山合掌造型村落(岐阜、富山)等也運用了上述傳統建築技術。此外,諸如2016年熊本地震中受損的熊本城圍牆和城樓重建等,對近年頻發自然災害的修復工程而言也不可或缺。

UNESCO委員會通過了評審決議,肯定稱“熟練的工匠作為繼承傳統技能知識的接班人培養徒弟”。決議指出“隨著現代化的推進,這一過程變得更為困難”,強調保護的必要性。對於當地居民也參與茅葺屋頂等修補作業,委員會稱讚道“有著加強日本人文化認同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