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聲公

# 行業新知

虛坪制改實坪制,真正利民、還是數字遊戲?


觀看次數 407 | 發布日期:2023-05-04
政府打擊炒房、抑制房價的措施一波接一波,在平均地權條例子法預告之後,內政部透過媒體表示下階段會檢討「虛坪改革方案」的相關政策。

一直以來民間希望採用實坪制的聲音不絕於耳,有人認為高房價的原因大部份來自公寓大廈的高公設比,因此主張應像國外一樣改成實坪制,但也有不少房市專家認為這是譁眾取寵的假議題,不能真正解決高房價問題,甚至直言「不用妄想實坪制會造成房價下跌」。

目前改革方向,重點會放在停車空間的檢討,這屬於社會高度共識,過去這問題已經談了1、20年從未獲解決,未來沒有購買停車位的民眾,可望無需負擔車道公設,可讓民眾分攤公設比例更合理化,另外外界有消息指出內政部將把現行約35%公設比例砍半,但遭到駁斥是「以訛傳訛」,未來虛坪改革只處理公設的合理化,政府不會訂定公設比例。

針對車道之外的部分,有建商表示,政府應該把焦點放在停車格與地下室,另外實坪制改革不應取消最多15%的容積獎勵,否則將增加營造成本,還可能影響居家逃生安全,因為社區需要樓梯或電梯,這些設施都需要獨立空間。如果降低公設又限縮容積獎勵,成本就被迫要由建商吸收,只會轉嫁給消費者。

建商認為所有權登記改「實坪制」,只是計算方式不同,房屋總價並不會改變,但每坪單價將讓消費者產生房價飆漲的感覺。且新舊並存的一國兩制之下,所有人都將重新適應,才能釐清前後差異在哪裡,衝擊不可謂不大。唯一的好處是,屋主因為所有權狀的登記坪數減少,可以減少房屋稅及契稅。

由於建商面對土地成本、通膨、缺工等營造成本不斷增加,售屋總價不可能輕易退讓,實坪制會讓賣方藉由提高單價等方式維持利潤,反而更難解決房價問題,打擊房價的意圖只怕難以達成,從建商的興建成本、獲利比而言,公設比降低,只是數字遊戲,因此業界大多持保留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