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聲公
# 行業新知
降低流標率,公共工程「5年業績年限」擬放寬
觀看次數 849 | 發布日期:2021-09-22

去年疫情以來,公共工程招標難度大增,除了缺工也缺料,包括鋼價大漲、建材成本居高不下,廠商不敢承包,許多工程流標多次,由於公共工程從設計到發包需要一段時間,如果物價飛漲,招標金額跟不上漲幅,就會發包困難,疫情以來,這種情況更為明顯,而且還有缺工等問題,經1年來的檢討,缺工部分已經藉由延長工期解決問題,但是物價飛漲仍是難題。
工程會檢視通案後發現,流標主因是設計內容未考量基地條件、預算未符合當時物價,機關編列預算時,需要參考主計處頒訂的共同性費用編列基準,該基準之建築物單價乃由工程會提供,但各個審查階段也應針對單價合理性進行浮動確認。
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澤成日前表示,經統計於前2次公告招標內順利決標的件數比例,自民國107年的88.94%提升自108年的90.03%,今年上半年則為92.44%,顯示大多數工程尚能順利發包。
然而民間對公共工程流標率的感受,與主管機關提供的數據有落差,除標案設計時考量不周全導致流標外,部分公共工程投標業者過少,出現業者不斷等待流標,直到標案調整為其願意投標的價格才出手,有時恐形成發包單位被迫遷就業者的壟斷現象,形成「粥多僧少」現象。
為了替公共工程添活水,工程會擬放寬現行「投標廠商資格與特殊或巨額採購認定標準」中,規定投標廠商必須在投標截止日前5年內,完成與招標標的同性質工程的「5年業績年限」,讓符合資格投標者增加,提高順利發包機率,不過放寬年限後,能增加多少業者投標、帶來多少實質效果,仍持續蒐集意見,並請相關部會評估。
當然多一點營造業者可以投標是好事,但仍建議標案設計端要務實設計,因應物價的波動進行調整,才能避免一再流標。
工程會檢視通案後發現,流標主因是設計內容未考量基地條件、預算未符合當時物價,機關編列預算時,需要參考主計處頒訂的共同性費用編列基準,該基準之建築物單價乃由工程會提供,但各個審查階段也應針對單價合理性進行浮動確認。
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澤成日前表示,經統計於前2次公告招標內順利決標的件數比例,自民國107年的88.94%提升自108年的90.03%,今年上半年則為92.44%,顯示大多數工程尚能順利發包。
然而民間對公共工程流標率的感受,與主管機關提供的數據有落差,除標案設計時考量不周全導致流標外,部分公共工程投標業者過少,出現業者不斷等待流標,直到標案調整為其願意投標的價格才出手,有時恐形成發包單位被迫遷就業者的壟斷現象,形成「粥多僧少」現象。
為了替公共工程添活水,工程會擬放寬現行「投標廠商資格與特殊或巨額採購認定標準」中,規定投標廠商必須在投標截止日前5年內,完成與招標標的同性質工程的「5年業績年限」,讓符合資格投標者增加,提高順利發包機率,不過放寬年限後,能增加多少業者投標、帶來多少實質效果,仍持續蒐集意見,並請相關部會評估。
當然多一點營造業者可以投標是好事,但仍建議標案設計端要務實設計,因應物價的波動進行調整,才能避免一再流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