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聲公
# 行業新知
北部砂石缺口大,東砂北運划算嗎?
觀看次數 1245 | 發布日期:2021-02-18

國內建設所需要的砂石,過去主要由大陸進口。經濟部礦務局統計,大陸進口來台砂石,曾經在2006年時達到3,126萬公噸高峰,但是近年來大陸進口砂石數量銳減,2019年萎縮到617萬公噸,為全盛時期的19.7%。
依據經濟部礦務局統計資料,自推動東砂北運以來,109年度東砂北運量已達298萬公噸,較106年度運量163萬公噸提升135萬公噸(82.8%),北部地區109年進口砂石量為481萬公噸,較106年度進口砂石量965萬公噸減少484萬公噸(50.1%),已具有成效,後續將進一步擬具擴大推動東砂北運詳細計畫,以逐步達成砂石供需自給自足之目標。
北部地區因天然蘊藏料源不足,對於砂石的需求,須常態性透過進口,或是東砂北運、中砂北運。工程會認為,砂石資源為國家基礎建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也是民生及戰備關鍵物資,因此已請經濟部礦務局考量運輸、料源積極擴大推動東砂北運計畫。
之前花蓮、宜蘭砂石公會連署向全國商總陳情,訴求「禁止陸砂進口台灣,才能遏止大陸船在金門、澎湖海域盜抽海砂」,因大陸砂石低價進口台灣,造成東部砂石銷售困難,工廠都在半停工狀態,購買回來的土石料堆積如山,又要加徵空污稅,業者快撐不下去了,唯有減少進口砂石,才能拯救業者。
不過,其實大陸自己本身的基礎建設加速進行拓展,大陸內需市場大幅擴大,兩岸業者搶貨的結果,使得銷往台灣的砂石價格連年飆漲。國內業者在考量市場價格、建設成本等因素之下,自然逐年減少從大陸進口砂石的數量。
工程會指出,根據經濟部礦務局說法,全國僅北部須常態性透過進口砂石、東砂北運、中砂北運等多元調節措施以為因應,但進口砂石易受國際環境或出口國政策變動,影響料源穩定供應,東部地區則是砂石資源蘊藏豐富,其自產砂石料源包括河川疏濬砂石、礦區碎石及陸上砂石,基此,政府更應超前部署,擴大推動東砂北運計畫,以有效替代進口砂石,達成自給自足之目標。
工程會表示,已要求經濟部礦務局統籌研提「砂石供需自給自足推動方案」,其中就含擴大推動東砂北運計畫,同時也請交通部航港局統籌協調國內船舶業者且成立「東砂北運海運運務小組」跨域溝通協調平台,方案預計包含穩定供應量能、交通路線規劃、港埠設施成本等相關配套措施內容,以避免公路運輸造成交通環境之衝擊,並加速推動陸上砂石開發,以確保砂石長期穩定供應。
依據經濟部礦務局統計資料,自推動東砂北運以來,109年度東砂北運量已達298萬公噸,較106年度運量163萬公噸提升135萬公噸(82.8%),北部地區109年進口砂石量為481萬公噸,較106年度進口砂石量965萬公噸減少484萬公噸(50.1%),已具有成效,後續將進一步擬具擴大推動東砂北運詳細計畫,以逐步達成砂石供需自給自足之目標。
北部地區因天然蘊藏料源不足,對於砂石的需求,須常態性透過進口,或是東砂北運、中砂北運。工程會認為,砂石資源為國家基礎建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也是民生及戰備關鍵物資,因此已請經濟部礦務局考量運輸、料源積極擴大推動東砂北運計畫。
之前花蓮、宜蘭砂石公會連署向全國商總陳情,訴求「禁止陸砂進口台灣,才能遏止大陸船在金門、澎湖海域盜抽海砂」,因大陸砂石低價進口台灣,造成東部砂石銷售困難,工廠都在半停工狀態,購買回來的土石料堆積如山,又要加徵空污稅,業者快撐不下去了,唯有減少進口砂石,才能拯救業者。
不過,其實大陸自己本身的基礎建設加速進行拓展,大陸內需市場大幅擴大,兩岸業者搶貨的結果,使得銷往台灣的砂石價格連年飆漲。國內業者在考量市場價格、建設成本等因素之下,自然逐年減少從大陸進口砂石的數量。
工程會指出,根據經濟部礦務局說法,全國僅北部須常態性透過進口砂石、東砂北運、中砂北運等多元調節措施以為因應,但進口砂石易受國際環境或出口國政策變動,影響料源穩定供應,東部地區則是砂石資源蘊藏豐富,其自產砂石料源包括河川疏濬砂石、礦區碎石及陸上砂石,基此,政府更應超前部署,擴大推動東砂北運計畫,以有效替代進口砂石,達成自給自足之目標。
工程會表示,已要求經濟部礦務局統籌研提「砂石供需自給自足推動方案」,其中就含擴大推動東砂北運計畫,同時也請交通部航港局統籌協調國內船舶業者且成立「東砂北運海運運務小組」跨域溝通協調平台,方案預計包含穩定供應量能、交通路線規劃、港埠設施成本等相關配套措施內容,以避免公路運輸造成交通環境之衝擊,並加速推動陸上砂石開發,以確保砂石長期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