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聲公
# 行業新知
營建交響詩-解密衛武營建築工法
觀看次數 509 | 發布日期:2021-01-04

有建築界奧斯卡獎之稱的「歐洲傑出建築師論壇建築獎(ABB LEAF Awards)」,將今年(2020)年度終身成就獎榮耀,頒發給法蘭韾・侯班(Francine HOUBEN),該獎盛讚法蘭韾的設計「植基於對人、地點、文化與氣候深刻觀察,打造出回應現有需求和應對未來變遷的建築。」而法蘭韾獲選的代表作中,就包含2018年10月開幕啟用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除了卓越的建築設計,這座全球最大單一屋頂劇院,以在地特色的海洋、榕樹、音樂等意象作為靈感概念,與周遭環境巧妙結合,從屋頂層滑入地面的戶外劇場,更是創造劇場與生活零距離的空間感,4,000多片不同尺寸且世界最高規格抗風、抗噪的鋁片的高難度的建築工法,更是挑戰臺灣建築營建技術,在建國工程等臺灣頂尖廠商通力合作下,以精準嚴謹的度量製造完成,場館全曲面公共空間,更是歐洲精密技術與高雄在地造船工業的完美結合。
計畫長達15年,耗資超過百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不僅在體積、造價、建造歷時等「量」上很可觀,「質」的層面同樣令人驚奇。它是傳統工法和3D建模資訊的結晶,它是台灣在地造船工藝和國外精密建材加工的集合體,它也是高雄地方小工廠和全球頂尖聲學顧問的聯手出擊。來到這裡,你會遇見全世界最大的單體自由曲面鋼表皮,你會走進地表最大單一屋頂綜合表演場地。甚至在無數看不見的地方,從廳院隔音牆的建置到屋頂的抗風壓,每一處都是設計師、工程師、以及現場施工師傅們嘔心瀝血的成果。然而,即便乘載複雜的技術,這棟建築卻又如此親民,宛如城市客廳。
透過建國工程與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主任王俊雄的合作訪談,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建築過程編撰成「營建交響詩: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故事」這一書。這本書,是寫給所有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營建方法感到興趣的人。書中以科普的角度撰寫,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述說過程中突破的6大關卡,並搭配珍貴的施工紀錄照片,讓即便不是建築專業的背景讀者,也能快速掌握重點,一同揭開「怎麼蓋一座藝術中心」的神秘面紗。
除了卓越的建築設計,這座全球最大單一屋頂劇院,以在地特色的海洋、榕樹、音樂等意象作為靈感概念,與周遭環境巧妙結合,從屋頂層滑入地面的戶外劇場,更是創造劇場與生活零距離的空間感,4,000多片不同尺寸且世界最高規格抗風、抗噪的鋁片的高難度的建築工法,更是挑戰臺灣建築營建技術,在建國工程等臺灣頂尖廠商通力合作下,以精準嚴謹的度量製造完成,場館全曲面公共空間,更是歐洲精密技術與高雄在地造船工業的完美結合。
計畫長達15年,耗資超過百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不僅在體積、造價、建造歷時等「量」上很可觀,「質」的層面同樣令人驚奇。它是傳統工法和3D建模資訊的結晶,它是台灣在地造船工藝和國外精密建材加工的集合體,它也是高雄地方小工廠和全球頂尖聲學顧問的聯手出擊。來到這裡,你會遇見全世界最大的單體自由曲面鋼表皮,你會走進地表最大單一屋頂綜合表演場地。甚至在無數看不見的地方,從廳院隔音牆的建置到屋頂的抗風壓,每一處都是設計師、工程師、以及現場施工師傅們嘔心瀝血的成果。然而,即便乘載複雜的技術,這棟建築卻又如此親民,宛如城市客廳。
透過建國工程與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主任王俊雄的合作訪談,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建築過程編撰成「營建交響詩: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故事」這一書。這本書,是寫給所有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營建方法感到興趣的人。書中以科普的角度撰寫,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述說過程中突破的6大關卡,並搭配珍貴的施工紀錄照片,讓即便不是建築專業的背景讀者,也能快速掌握重點,一同揭開「怎麼蓋一座藝術中心」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