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聲公
# 行業新知
人口負成長的台灣,房價為什麼不跌?
觀看次數 469 | 發布日期:2021-01-15

人口邁入負成長的台灣,房產供需應該也會漸漸失衡,因人口結構改變,房子需求量變少,房子供過於求的慘況就會越來越嚴重,但為何房價卻一直上漲?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根據內政部統計的2020年1至11月出生率,共有14萬7702名新生兒,若推估12月份新生兒與預年同期一樣是1萬6000人左右,新生兒也僅約為16萬4000人,將成為歷年來新生兒最少的一年。另外,國發會109年8月也曾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年至2070年)」報告指出,台灣總人口已提前在108年達到最高峰2360萬人,並於109年1月出現出生數低於死亡數的死亡交叉,人口將轉呈負成長。
而內政部營建署日前發布全台低度使用住宅(空屋)約89萬宅,空屋率約10.17%,較2018年減少0.39個百分點,整體上大致持平;六都中以新北市空屋宅數13.7萬宅最多。營建署表示,「低度使用住宅」是利用房屋稅籍資料與台電用電資料,將每年11、12月平均用電度數低於60度的住宅,界定為低度使用(用電)住宅,也就是俗稱的空屋。。營建署分析,自2009年至2019年的空屋比率變化看,長期呈現緩慢下降趨勢,空屋率從2009年的11.49%,下降到2019年為10.17%。
六都中以新北市空屋宅數最多,共13.7萬宅,其次是高雄市10.7萬宅,第三是臺中市近9.3萬宅;若觀察空屋率,六都以桃園市10.59%最高,其次為高雄市10.06%。六都之中,2019年空屋率僅新北、臺北較前一年上升,其餘四都皆下降。
此外,內政部也公布2019年全國新建餘屋(待售)住宅數量,各季約7.8萬宅,近年也大致呈現持平趨勢。六都之中,2019年第4季新建餘屋以新北市1.7萬宅最多,主因推案量大;其餘二、三名為桃園市1.2萬宅、臺中市9,843宅。
專家分析認為,人口負成長對房價的影響將會是區域性,而不會是全面整體下跌,例如未來大專院校若沒人念會陸續退場,周邊商圈房價將因此跟著崩盤遭殃,但生活機能良好、工作機會多的區御,人口還是淨流入。而老屋因不堪居住而淘汰的速度仍遠大於人口減少,加上目前的利率寬鬆、物價水準上升,建築成本與購地成本並不會下跌,建商的開價當然也不會少到哪裡去。更重要的是台灣的物業持有成本太低,對很多有錢人來說買房子保值又可以出租,每年稅金支出多不了多少錢,遠比持有現金好。綜合以上原因,光是人口負成長的單一因素,並不足以讓未來房價真的受到影響。
根據內政部統計的2020年1至11月出生率,共有14萬7702名新生兒,若推估12月份新生兒與預年同期一樣是1萬6000人左右,新生兒也僅約為16萬4000人,將成為歷年來新生兒最少的一年。另外,國發會109年8月也曾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年至2070年)」報告指出,台灣總人口已提前在108年達到最高峰2360萬人,並於109年1月出現出生數低於死亡數的死亡交叉,人口將轉呈負成長。
而內政部營建署日前發布全台低度使用住宅(空屋)約89萬宅,空屋率約10.17%,較2018年減少0.39個百分點,整體上大致持平;六都中以新北市空屋宅數13.7萬宅最多。營建署表示,「低度使用住宅」是利用房屋稅籍資料與台電用電資料,將每年11、12月平均用電度數低於60度的住宅,界定為低度使用(用電)住宅,也就是俗稱的空屋。。營建署分析,自2009年至2019年的空屋比率變化看,長期呈現緩慢下降趨勢,空屋率從2009年的11.49%,下降到2019年為10.17%。
六都中以新北市空屋宅數最多,共13.7萬宅,其次是高雄市10.7萬宅,第三是臺中市近9.3萬宅;若觀察空屋率,六都以桃園市10.59%最高,其次為高雄市10.06%。六都之中,2019年空屋率僅新北、臺北較前一年上升,其餘四都皆下降。
此外,內政部也公布2019年全國新建餘屋(待售)住宅數量,各季約7.8萬宅,近年也大致呈現持平趨勢。六都之中,2019年第4季新建餘屋以新北市1.7萬宅最多,主因推案量大;其餘二、三名為桃園市1.2萬宅、臺中市9,843宅。
專家分析認為,人口負成長對房價的影響將會是區域性,而不會是全面整體下跌,例如未來大專院校若沒人念會陸續退場,周邊商圈房價將因此跟著崩盤遭殃,但生活機能良好、工作機會多的區御,人口還是淨流入。而老屋因不堪居住而淘汰的速度仍遠大於人口減少,加上目前的利率寬鬆、物價水準上升,建築成本與購地成本並不會下跌,建商的開價當然也不會少到哪裡去。更重要的是台灣的物業持有成本太低,對很多有錢人來說買房子保值又可以出租,每年稅金支出多不了多少錢,遠比持有現金好。綜合以上原因,光是人口負成長的單一因素,並不足以讓未來房價真的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