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聲公

# 行業新知

碳費徵收上路,建築成本還要漲?


觀看次數 468 | 發布日期:2024-08-29
最近幾年因疫情與通膨等因素,導致建築營造各種成本攀升,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而碳費制度預計將於2025年正式上路,碳費是一種針對碳排放量徵收的費用,旨在鼓勵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減碳目標。具體而言,碳費主要針對鋼鐵、水泥等高碳排放的原物料進行徵收,業者為了環保、淨零碳排,或因應碳費而更換設備、研發先進節能製程等,投資成本上升,進而調高售價成本、轉嫁給購買者,將直接影響鋼鐵業、水泥業及混凝土製造業等相關行業,這些行業的生產成本將因碳費的徵收而增加。

由於這些行業的產品是建築業重要原材料,成本上升可能會進一步影響上下游的行業,包括建築業和不動產業。日前商總賴正鎰董事長與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楊玉全都直言,碳費尚未開徵,綠色通膨預期心理已造成營造成本報價較去年底上漲10%至15%,預期2025年碳費制度上路,水泥、混凝土、鋼筋、玻璃等價格都將走揚,推升房價上漲5%至10%。

對於民間的傳言,環境部緊急出面駁斥,認為這種說法太誇張,實際影響可能不如預期那麼大,國內不動產業者不應在沒有科學證據的背景下,藉由碳費徵收的議題哄抬房價。

根據環境部進行的模擬評估顯示,碳費徵收對房價的影響不到1%。這是因為雖然碳費會提高營造成本,但營造成本占房價的15%至35%,而鋼鐵、水泥等受影響的原材料僅占營造成本的31%,經過綜合計算,碳費對房價的實際影響微乎其微。

此外,針對不同的碳費費率進行模擬評估,結果顯示,在每噸100元到1,000元的費率情境下,對國內生產毛額(GDP)影響為0.02~0.18個百分點,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影響則是0.01~0.12個百分點,可得知徵收碳費對整體經濟及物價的影響都非常小。

對於民間宣稱碳費將推升房價的說法,環境部強調對未經科學證據支持的說法將加強監督,防止不動產業者利用碳費議題哄抬房價。民眾如果發現有明顯的炒作行為,可以進行舉發,相關單位將對此進行查處。

總結來說,雖然碳費實施可能會對部分行業產生成本壓力,但根據現有的科學評估,其對房價的直接影響應該是相對有限的,推升房價的一定不是碳權徵收,反而是藉由建商推波助瀾、造成民眾預期上漲的恐慌心理,才是推升房價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