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聲公
# 行業新知
危老都更遇缺工,預鑄工法最高給予5%容積獎勵
觀看次數 286 | 發布日期:2023-03-02

危老重建案近年大爆發,在民間主導的都更及危老重建方面,2022年共輔導核准869案,相較近3年每年平均712案,執行成效穩健成長。另外政府主導都更方面,至2022年12月止,營建署也成功協助政府機關引入民間業者擔任出資人共58案,民間投資金額約4,685億。
為了加速公有房地重建,在這個立院會期內政部將優先推動《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修法,明訂公有非公用土地及建築物,除已有具體利用、開發計畫或面積達重建計畫一半者外,應一律參加危老重建,不受相關公有財產管理法令限制,以加速公有房地參與重建的辦理時效,修正條文草案將在近期提送行政院會討論後,送立法院審議。
危老重建申請案全台遍地開花,但卻遇到缺工困境。針對目前營造業者的痛點,依照勞動部先前函釋,屬於「公益性」工程可申請移工。因此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等住宅工程都可聘雇移工,目前危老容積獎辦法中,針對綠建築、智慧建築、耐震設計等給予一定獎勵,而未來將進一步納入預鑄工法,加計時程及規模獎勵的10%後,同樣以40%為限。而容積獎勵方案,目前研擬以預鑄構件體積占全結構體達75%以上者,可得基準容積5%獎勵;占50%以上、未達75%者,可得4%;占25%以上、未達50%者,可得3%。
預鑄工法是指在工廠先預鑄結構體,減少工地現場澆築混凝土的作業流程,可以大幅降低了人力及施工時間等成本,有效縮短工期。然而就現階段來講,業者採用預鑄工法,成本比場鑄貴上10%至20%,導致許多業者不願採用。由於預鑄工法講求制式,業者在工廠生產大量的梁、柱,再運到現場組裝起來,但台灣許多建案講求特殊性,每個建案設計都不一樣,這套預鑄做好了,下次不一定還能用,模具又要重新設計,成本愈來愈高,從業者的角度來看,預鑄工法自然沒有誘因,有必要靠政府帶頭做起。
考量重建品質、人力及時間成本的平衡,營建署將檢視修正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的容積獎勵辦法,預計將預鑄工法列入容積獎勵項目,將可有效節省重建工程所需的營建勞動力並縮短工期,並能改善既有傳統場鑄工法的缺點,提升重建工程品質與效率。
為了加速公有房地重建,在這個立院會期內政部將優先推動《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修法,明訂公有非公用土地及建築物,除已有具體利用、開發計畫或面積達重建計畫一半者外,應一律參加危老重建,不受相關公有財產管理法令限制,以加速公有房地參與重建的辦理時效,修正條文草案將在近期提送行政院會討論後,送立法院審議。
危老重建申請案全台遍地開花,但卻遇到缺工困境。針對目前營造業者的痛點,依照勞動部先前函釋,屬於「公益性」工程可申請移工。因此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等住宅工程都可聘雇移工,目前危老容積獎辦法中,針對綠建築、智慧建築、耐震設計等給予一定獎勵,而未來將進一步納入預鑄工法,加計時程及規模獎勵的10%後,同樣以40%為限。而容積獎勵方案,目前研擬以預鑄構件體積占全結構體達75%以上者,可得基準容積5%獎勵;占50%以上、未達75%者,可得4%;占25%以上、未達50%者,可得3%。
預鑄工法是指在工廠先預鑄結構體,減少工地現場澆築混凝土的作業流程,可以大幅降低了人力及施工時間等成本,有效縮短工期。然而就現階段來講,業者採用預鑄工法,成本比場鑄貴上10%至20%,導致許多業者不願採用。由於預鑄工法講求制式,業者在工廠生產大量的梁、柱,再運到現場組裝起來,但台灣許多建案講求特殊性,每個建案設計都不一樣,這套預鑄做好了,下次不一定還能用,模具又要重新設計,成本愈來愈高,從業者的角度來看,預鑄工法自然沒有誘因,有必要靠政府帶頭做起。
考量重建品質、人力及時間成本的平衡,營建署將檢視修正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的容積獎勵辦法,預計將預鑄工法列入容積獎勵項目,將可有效節省重建工程所需的營建勞動力並縮短工期,並能改善既有傳統場鑄工法的缺點,提升重建工程品質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