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聲公
# 行業新知
缺工問題,鬆綁移工就OK了嗎?
觀看次數 473 | 發布日期:2021-02-04

台灣這幾年,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下,各地陸續推動大型公共工程建設,另外2018 年啟動的雨遮建管新制、2019年7月起施行樓地板隔音標準(延期到110年實施),出現很多建案搶照潮,再加上科技業景氣大好,建廠競爭時效,必須縮短蓋廠時間,因此造成在建工程到處出現搶人、搶工、搶料,嚴重影響現有工程業運作,造成進度嚴重落後。
現在多數年輕人不願從事3K(辛苦、骯髒、危險的工作)產業,現有老一輩勞工已有逐漸高齡化的現象,體力逐漸無法承受高負荷作業,呈現後繼無人缺工現象;而外籍勞工引進限制仍多,無法全面滿足市場需求。施工廠商在面臨工班被挖角的情形下,不得已也只好加價,四處邀請新工班加入工作行列,鼓勵作業人員提早作業、晚上加班及假日出勤等方式增加工作時數,以及發放趕工、績效獎金等誘因,是近期經常上演的戲碼。
對於營造業放寬外籍移工提案,內政部營建署表示,營造業缺工是國內目前普遍的問題,經勞動部諮詢小組討論後,已就正反意見凝聚共識,後續將再精確評估,目前在台移工人數共有70萬餘人,但其中僅有4,802人是營造業移工。為解決營造業缺工問題,內政部日前向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提案,希望開放基地面積5,000平方公尺以上,或樓地板面積2萬平方公尺以上,及工期1年半以上的住宅、商業辦公大樓可以引進營造業移工,以填補國內勞動力缺口。
問題是這波工人需求高峰過後呢?可以想見,短期間大量開放移工進來,雖然立即緩解了工人的不足,但是高峰過去之後,移工一定會過剩。過剩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手上握有移工資源的人在市場上削價競爭,擠壓本地勞工的收入,台灣營造人才斷層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投入工程業,勞力、風險跟收入不成比例,願意入行的誘因偏低,因而欠缺新人學徒,技術也逐漸流失。
尤其是模板木工,鋼筋綁紮工,泥作工,石材工,金屬鐵作工跟油漆工等,都需要長時間訓練的手藝,當政府開放更多非專業技術的外籍移工,壓縮到的其實是本土學徒、尤其是有心在這行發展的年輕人的薪資,這是一種惡性循環,過去我們相信做工程的職業生涯是有前景的,只要好好做,可以從學徒變成技術師傅,薪水越來越好,這樣的誘因對年輕人來說會完全消失。
一開始是外籍移工做低階、粗工的工作,隨著時間過去,因為沒有年輕新血加入,本土技術工全面高齡化,一個一個都退休,最後連技術工也要引進移工,反正這樣最快、最便宜,大家覺得會不會有這麼一天呢?
現在多數年輕人不願從事3K(辛苦、骯髒、危險的工作)產業,現有老一輩勞工已有逐漸高齡化的現象,體力逐漸無法承受高負荷作業,呈現後繼無人缺工現象;而外籍勞工引進限制仍多,無法全面滿足市場需求。施工廠商在面臨工班被挖角的情形下,不得已也只好加價,四處邀請新工班加入工作行列,鼓勵作業人員提早作業、晚上加班及假日出勤等方式增加工作時數,以及發放趕工、績效獎金等誘因,是近期經常上演的戲碼。
對於營造業放寬外籍移工提案,內政部營建署表示,營造業缺工是國內目前普遍的問題,經勞動部諮詢小組討論後,已就正反意見凝聚共識,後續將再精確評估,目前在台移工人數共有70萬餘人,但其中僅有4,802人是營造業移工。為解決營造業缺工問題,內政部日前向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提案,希望開放基地面積5,000平方公尺以上,或樓地板面積2萬平方公尺以上,及工期1年半以上的住宅、商業辦公大樓可以引進營造業移工,以填補國內勞動力缺口。
問題是這波工人需求高峰過後呢?可以想見,短期間大量開放移工進來,雖然立即緩解了工人的不足,但是高峰過去之後,移工一定會過剩。過剩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手上握有移工資源的人在市場上削價競爭,擠壓本地勞工的收入,台灣營造人才斷層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投入工程業,勞力、風險跟收入不成比例,願意入行的誘因偏低,因而欠缺新人學徒,技術也逐漸流失。
尤其是模板木工,鋼筋綁紮工,泥作工,石材工,金屬鐵作工跟油漆工等,都需要長時間訓練的手藝,當政府開放更多非專業技術的外籍移工,壓縮到的其實是本土學徒、尤其是有心在這行發展的年輕人的薪資,這是一種惡性循環,過去我們相信做工程的職業生涯是有前景的,只要好好做,可以從學徒變成技術師傅,薪水越來越好,這樣的誘因對年輕人來說會完全消失。
一開始是外籍移工做低階、粗工的工作,隨著時間過去,因為沒有年輕新血加入,本土技術工全面高齡化,一個一個都退休,最後連技術工也要引進移工,反正這樣最快、最便宜,大家覺得會不會有這麼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