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聲公

# 行業新知

磁磚剝落事故頻傳,寒流來襲時更要注意


觀看次數 456 | 發布日期:2021-01-08
超強寒流將接連來襲,台灣地處地震帶,加上老屋多,近期溫度又驟降,劇烈的熱漲冷縮易使磁磚變形、掉落,進一步分析,建物起造時,台灣施工習慣工序較國外多,工序越多,接合點也會越多,倘若施工不慎,就會更容易有瑕疵,再加上地震時造成裂縫,台灣又潮濕,濕氣、水氣滲進去後,鋼筋逐漸生鏽膨脹,擠爆磁磚,也就是俗稱的「澎共」,結果就會造成磁磚掉落。

社團法人建築安全履歷協會戴雲發理事指出,傳統貼磁磚的工法,由內至外共有混凝土+鋼筋主體、粉刷層、黏合劑、磁磚4項結構,「混凝土+鋼筋」目前台灣還在用傳統模而非「系統模」,也就是混凝土以兩塊木板合成,待凝固後取出使用,而凝固的混凝土後表面凹凸不平卻拿來作為外牆主體,所以才會又使用「粉刷層」做修補,師傅會打磨粉刷層,凹陷處再用水泥粉刷修補,但若這道工序不紮實,還是會產生氣泡或凹洞;再來是粉刷層使用黏合劑黏貼磁磚,但如果黏合劑材料或黏合濕度、方式不對,一樣也會造成介面剝離,讓磁磚掉下來。

從混凝土就沒做好,加上後面3道工序加強,每道工序又增加施工品質的風險,製造更多問題,這就是傳統貼磁磚多年後,不斷掉落的主因。另外,混凝土層內有鋼筋,傳統模製成的外牆,本身就容易產生縫隙,加上台灣位處地震帶,地震扭轉受力後,也會造成龜裂,進而引發漏水、鋼筋生鏽等問題,鋼筋生鏽後因氧化體積就會膨脹,接下來就會陸續發生爆裂狀況。

磁磚是整體磁磚地坪施工中最主要的材料,也因此大家會把重心放在磁磚品質是否良好上,而輕忽了磁磚黏著的質料與施作注意事項。磁磚地坪黏著作業最重要的就是「磁磚縫隙」大小的控制,一般人會以為將縫隙越小越好看,但沒有考慮到施工中黏結材凝固的過程變化、磁磚的熱漲冷縮的微細差異,一旦縫隙控制不當,磁磚膨拱的問題將會隨著時間長久偶爾發生。

磁磚地坪若能在與牆體的交接處留下隔離縫,使整體大面積的磁磚地坪於天氣變化中,有伸縮變化的微小空間,這樣也能避免磁磚膨拱的發生。目前規範要求住宅樓地板必須施作隔音材,各類的地板隔音工法幾乎都會要求與牆體交接處施作隔離縫,並補上彈性材料,相信未來的大樓住宅磁磚膨拱問題會減少很多。

營建署表示,建築物所有權人應善盡建物管理之責,磁磚如有發生剝落危險,建築物所有權人必須自行修復改善,若有因此造成任何事故,建管單位可以違反建築法第77條第1項規定,處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之罰鍰,並得連續處罰;如造成傷亡者,更將另負相關民刑事責任。

有鑑於老舊建物磁磚掉落頻傳問題,營建署也責成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建立巡查通報機制,要求被列管有磁磚掉落之虞的大樓限期改善;同時在其大樓外牆設置張貼警示設施,並予適當圈圍,提醒用路人注意安全,儘量行走在騎樓內,避免發生不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