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大聲公

消防手套

撰文者:雨田實業有限公司 | 2025-05-11

如果使用過消防、救護手套等的專業同仁們,應該瞭解手套在穿脫之間,手指總是跟著串出,無法固定,朋友們,如果您有這個困擾,請您往我這裡詢問就對了。我們的供應廠商是國外生產手套超過逾200年的歷史,在也不會讓您的手套在百忙之中,更增添了您的困擾和麻煩,讓您在救災救難時,只有如虎添翼的可能。

水慕瞄子、

撰文者:雨田實業有限公司 | 2025-05-11

新產品發佈於2025年的南港消防、防災博覽會上。應用功能消防、搶救、工廠、大樓、戶外停車場、室內停車場等多處的火災防護應變產品。

日本岩田渦卷無油渦卷空壓機

撰文者:普力潔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5-04-28

岩田渦卷,技術領先!
選擇無油,輕鬆無憂!
綠色環保,無油最好!

ANEST IWATA阿耐思特岩田株式會社是一個世界性的跨國集團,設立於1926年,銷售額6億美元/年,全世界在8個國家設有專業生產工廠,客戶遍及80餘國家並在30個國家設立據點,進行業務銷售、售後服務及租賃業務等。

EMS能源管理系統

撰文者:普力潔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5-04-28

協助百大企業優質客戶,實現淨零碳排的最佳方案。
協助客戶提供能源審查,提交解決方案及效益評估。
能源系統就是讓所有能源數據可以被即時呈現分析。

板式熱交換器的專家

撰文者:潔特板換有限公司 | 2025-04-02

潔特開業迄今十餘年(前身為潔能機械設備),一步一腳印建立好口碑,服務的客戶涵蓋全台各地同時也深獲客戶信賴並承攬年度歲修作業。
我們的技術源自美國保羅米勒公司(Paul Mueller Co.),並提供全方位的板式熱交換器服務,以專業的技術進行板式熱交換器清洗、選型設計與備品供應等服務,傳熱板及板式粉體冷卻器也在潔特的服務項目內,我們深信擁有豐富的經驗及專業的技術才能替客戶帶來最大的效益。
我們抱持著這樣的服務信念,並在數年內服務各行各業眾多的客戶,我們除了擁有專業的團隊更具備豐富的板式熱交換器從業經驗,所以能夠提供全面的熱交換器服務,讓選擇我們的客戶都能得到最優質的服務。
「選擇潔特,獨一無二」

中國大陸降息奏效? 豐興鋼筋睽違3個月調漲

撰文者: | 2024-10-07

鋼筋大廠豐興今日(10/7)宣布本週內銷盤價上調,每公噸鋼筋基價上漲200元,此為近三個月以來的首次漲價。而同時,廢鋼和型鋼產品的基價則維持平盤。這一價格調整反應市場對於鋼筋價格走勢的看法,尤其是在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的背景下。

回顧過去幾週,鋼筋及型鋼產品的基價均保持穩定未見變化。然而,受到中國大陸降準降息及其他利好政策的影響,期貨市場出現了全面上漲的現象。這些政策的刺激,使得市場信心回升,特別是在10月這個傳統的鋼鐵旺季,業界對於後續的需求增長持樂觀態度。

目前,豐興鋼筋的每公噸基價已調整至18300元,而廢鋼的收購價為每公噸9100元。這一漲幅主要源於以下幾個原因:
1.大陸鋼市的利率政策:大陸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包括資金放水和針對設備更新的支持,這不僅提升了鋼市需求,也推高了鋼價。
2.原材料成本上升:國際市場中,澳洲鐵礦砂價格已連續兩週上漲,從每公噸101.5美元增至107美元,這使得生產成本上升,迫使價格調整以維持利潤。
3.市場需求增強:不少大盤商勇於進場建立庫存水位,買氣轉向活絡,特別是在中部與南部的鋼廠,接單量增加現象反映出市場需求的活躍。

展望未來,市場專家普遍對鋼筋價格持樂觀態度。豐興指出,後續端看大陸開盤價格走勢而定,但可預見小鋼胚會脫離低谷,故鋼筋鋼價應有所支撐。如果大陸的鋼價在接下來的幾天中繼續走強,將進一步推動台灣市場的價格上升。此外,進入第四季,業界普遍期待鋼鐵旺季的來臨,這將有助於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提升。

推動淨零建築,明年修法強制執行

撰文者: | 2024-09-27

行政院會9/26通過「淨零建築轉型推動策略」,預計明年提出修法,強制民間新建建築符合建築能效規定,此舉對於建築業與施工單位將帶來一定的衝擊,因此有必要及早了解與因應。

1. 淨零建築是什麼?為什麼要推動淨零建築?
淨零建築(Net Zero Buildings)是指在運營期間內,建築物所消耗的能源與其產生的可再生能源相平衡,實現「零碳排放」。這一概念在全球氣候變遷的背景下愈發重要,因為建築業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推動淨零建築可以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並提升能源效率,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2. 淨零建築政策推動的階段時程
根據行政院的最新政策,淨零建築的推動分為幾個重要階段。首先,從2025年7月1日起,所有新建的社會住宅必須達到能效1級以上。到2026年,公有建築也將全面達成相同的能效標準。至2032年底,社會住宅的累計目標為25萬戶,這些建築每年可減碳約11.23萬噸。此外,為了落實2050年淨零排放的國家政策,民間新建建築的法規也將儘速修訂並強制實施。

3. 淨零建築具體落實那些作為?
為了實現淨零建築的目標,政策將通過以下幾個具體措施來落實:
強制能效標準:所有新建的公有及社會住宅需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的標準。
綠建築標章:社會住宅必須獲得綠建築標章,以確保其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考慮環保因素。
能效改善:對於既有建築,將通過補助和獎勵鼓勵提升能效,包括安裝再生能源系統和儲能設施。
公共參與與溝通:加強與各界的對話,讓社會各界參與淨零建築的推動過程。

4. 推動淨零建築如何影響建築成本與房價?
關於建築成本,淨零建築的推動可能會在短期內提高一些建築成本,主要集中在提高能源效率的設備上。然而,許多建築材料和設備,如LED照明和一級節能空調,已經成為標準配置,這使得增加的成本相對有限。長期來看,這些建築的運營成本因能效的提升而大幅降低,實際上可能在未來幫助居民節省更多開支,因此整體房價的影響將取決於市場的適應性。

5. 對於未來的建築施工廠商會帶來什麼影響?
隨著淨零建築政策的推動,建築施工廠商將面臨一系列挑戰與機遇。一方面,廠商需要適應新的法規與技術標準,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以符合能效要求。另一方面,隨著市場對淨零建築需求的增加,能夠提供綠建築解決方案的企業將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此外,施工廠商在更新舊有建築方面將面臨增長潛力,透過改造提高能效並獲得政府補助。

總之,淨零建築轉型是一個整體系統工程,需要業界及社會的共同努力,以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這不僅有助於環境的保護,也為未來的建築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8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創歷史新高

撰文者: | 2024-09-19

近日,主計總處公布的8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引發了廣泛關注。根據報告,8月的勞務類價格指數達到113.09,創下歷史新高,年增4.25%,為過去20個月以來的最高增幅,且連續三個月增幅超過4%。整體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則為111.82,年增率2.55%,這一指數也連續四個月超過2%。這些數據顯示,營造市場的價格水準持續上升,值得深入探討其背後的原因及未來趨勢。

指數趨勢分析
從指數數據來看,勞務類價格的顯著上漲顯示出市場供需失衡的狀況。勞務類價格的增長,意味著施工成本的上升,進一步影響到整體營造工程的物價指數。根據資料顯示,今年前八個月的指數平均值達到111.21,是自1991年以來同期的最高水平,顯示出營造市場的長期上漲趨勢。

漲幅原因探討
造成這一漲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勞務市場的持續缺工現象,而這直接推高了工資水平。近幾個月勞務類價格漲幅高於4%,主要是因為薪資上漲和人力資源短缺,在工程仍需進行的情況下,廠商為了吸引工人,不得不提高薪資。
其次,勞務類價格在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權重達到34.08%,其中工資占23.83%,而機具設備租金占10.24%。這意味著勞務成本的上升將對整體指數產生持久影響。

未來走向與趨勢
展望未來,營造工程物價指數的走勢可能仍將受到勞務成本上升的影響。儘管2023年整體勞務類價格預計增長2.84%,這一增幅相較於2021年和2022年的高位(分別為6.36%和5.36%)有所緩和,但若缺工問題未能改善,這一漲勢難以逆轉。此外,儘管8月的材料類價格(如鋼筋和型鋼,分別年減3.96%、2.12%)有所下跌,但對整體指數的影響相對有限。

總體而言,主計總處公布的8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顯示出勞務類價格的持續上漲,反映出市場上的供需不平衡。未來,若缺工問題仍然存在,勞務類價格可能會繼續保持高位,這將進一步推動整體建築營造與裝潢修繕成本的上升。

碳費徵收上路,建築成本還要漲?

撰文者: | 2024-08-29

最近幾年因疫情與通膨等因素,導致建築營造各種成本攀升,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而碳費制度預計將於2025年正式上路,碳費是一種針對碳排放量徵收的費用,旨在鼓勵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減碳目標。具體而言,碳費主要針對鋼鐵、水泥等高碳排放的原物料進行徵收,業者為了環保、淨零碳排,或因應碳費而更換設備、研發先進節能製程等,投資成本上升,進而調高售價成本、轉嫁給購買者,將直接影響鋼鐵業、水泥業及混凝土製造業等相關行業,這些行業的生產成本將因碳費的徵收而增加。

由於這些行業的產品是建築業重要原材料,成本上升可能會進一步影響上下游的行業,包括建築業和不動產業。日前商總賴正鎰董事長與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楊玉全都直言,碳費尚未開徵,綠色通膨預期心理已造成營造成本報價較去年底上漲10%至15%,預期2025年碳費制度上路,水泥、混凝土、鋼筋、玻璃等價格都將走揚,推升房價上漲5%至10%。

對於民間的傳言,環境部緊急出面駁斥,認為這種說法太誇張,實際影響可能不如預期那麼大,國內不動產業者不應在沒有科學證據的背景下,藉由碳費徵收的議題哄抬房價。

根據環境部進行的模擬評估顯示,碳費徵收對房價的影響不到1%。這是因為雖然碳費會提高營造成本,但營造成本占房價的15%至35%,而鋼鐵、水泥等受影響的原材料僅占營造成本的31%,經過綜合計算,碳費對房價的實際影響微乎其微。

此外,針對不同的碳費費率進行模擬評估,結果顯示,在每噸100元到1,000元的費率情境下,對國內生產毛額(GDP)影響為0.02~0.18個百分點,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影響則是0.01~0.12個百分點,可得知徵收碳費對整體經濟及物價的影響都非常小。

對於民間宣稱碳費將推升房價的說法,環境部強調對未經科學證據支持的說法將加強監督,防止不動產業者利用碳費議題哄抬房價。民眾如果發現有明顯的炒作行為,可以進行舉發,相關單位將對此進行查處。

總結來說,雖然碳費實施可能會對部分行業產生成本壓力,但根據現有的科學評估,其對房價的直接影響應該是相對有限的,推升房價的一定不是碳權徵收,反而是藉由建商推波助瀾、造成民眾預期上漲的恐慌心理,才是推升房價的主因。

AI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建築工程產業?

撰文者: | 2024-08-21

這些年人工智慧(AI)的應用漸漸普及,為許多行業帶來了顯著的變革。例如在以下幾個領域:
醫療產業:AI在醫學影像分析、藥物開發以及精準醫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金融產業:在風險評估、欺詐偵測和智能投資顧問等領域,AI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零售產業:AI助力於商品推薦、庫存管理以及顧客服務的優化。
製造產業:在品質檢測、預測性維護和自動化生產正逐步依賴AI技術。
交通產業:自動駕駛技術、交通流量預測以及物流優化,都在AI的推動下發展迅速。
教育產業:AI促進了個人化學習和智能教學輔助的實現。

相較於以上行業,AI在建築營造工程中的應用似乎仍在探索階段,但其潛力巨大,因為建築工程涉及大量且複雜的數據,AI能夠有效處理這些數據,從而推動行業革新。

AI在建築營造工程的具體應用可以從以下方面思考:
一、設計階段,也是目前普及率較高的領域。
參數化設計:AI能快速生成多種設計方案,提升設計效率。
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AI優化VR/AR體驗,使設計師和客戶能預先感受建築概況。
材料選擇:AI根據建築功能和環境條件,推薦最適合的材料。

二、施工階段,主要運用在現場監控管理與危險性高的工作
施工進度預測:AI通過分析歷史數據,預測施工進度,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品質監控:利用AI影像辨識技術自動檢測施工品質,減少人工檢驗的誤差。
安全管理:AI監控工地,識別潛在的安全風險,保障工人安全。
機器人協作:AI驅動的機器人協助進行重複性工作,提高施工效率。

三、建築維護階段,智慧化與能源管理為主
能源管理:AI分析建築物的能源消耗數據,優化能源使用,降低成本。
設施維護:通過感測器和AI預測設備故障,減少停機時間。
智慧建築:AI實現建築物的自動化控制,提升居住舒適度。

目前一些知名的AI相關公司以及應用的項目
Autodesk:提供基於AI的建築設計軟體,如Autodesk Revit。
Bentley Systems:開發了多款基於AI的工程軟體,支持基礎設施設計、施工和營運。
IBM Watson:IBM的Watson AI平台在建築行業中應用,包括預測建築成本和優化施工流程。
Skanska AB、AECOM等建築公司:利用AI優化施工進度、改善安全管理和進行建築性能分析。

雖然已經有公司將AI應用於建築設計與現場管理,但比例上其實非常少,因為真正的困難在於對一家企業來說,具體要如何評估導入的成本與產出的效益?
在評估AI在建築業中的成本效益時,需考量以下幾個方面:
短期成本:包括系統購買、硬體升級和人員培訓…等支出。
長期效益:能提高多少效率、降低多少成本、減少多少錯誤…等。
無形效益:如提升企業形象和吸引人才…等。
量化效益:如施工周期縮短多少和品質提升幅度…等。
定性分析:員工對AI的滿意度和工作效率的影響多大。

總結來說,AI在建築營造工程中的應用前景看似廣闊,但仍面臨許多困難與挑戰,不過對於新一代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和營造廠、工程行等專業人士來說,及早掌握和應用AI技術,將其應用在工作上,將有助於提升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鋼筋售價再下調,打破近期平衡

撰文者: | 2024-08-05

今日(8/5)鋼筋大廠豐興和威致公布了本週的盤價調整,儘管國際廢鋼原料價格有所上漲,但國內市場的價格卻出現了下跌。具體來說廢鋼收購價格豐興公司下調了300元/噸,調整後價格為每公噸10,200元,威致則保持穩定在每公噸10,200元。鋼筋價格方面,豐興和威致的鋼筋價格均下調400元/噸,分別為每公噸18,900元和18,700元。這也結束了連續多週的持平狀態,豐興的型鋼基價則維持在26,200元/噸,延續了8週的平盤狀態。

儘管國際市場上,美國大船廢鋼和日本2H廢鋼價格有所上漲(分別為348美元/噸和360美元/噸),澳洲鐵礦砂價格從102.15美元/噸上漲至103.6美元/噸,中止了連續三週的下跌趨勢。但國內市場的廢鋼價格依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下跌,近期俄羅斯低價小鋼胚的流入,使得單軋廠能以更低價格進貨,這進一步壓低了市場價格。國際廢鋼價格的上漲未能有效提升國內市場價格,主要是因為低價小鋼胚的影響,如果這一現象持續存在,廢鋼價格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或僅有小幅波動。

由於下游需求不如預期,造成了買盤觀望,電爐廠調降價格以維持基本盤客戶,進一步促使價格下調。未來走勢由於下游需求持平,且國際鋼胚價格低廉,鋼筋價格短期內可能保持在較低水平,如果需求回升或原料成本進一步上升,價格才有可能回升。總的來說,短期內鋼筋和廢鋼市場可能會繼續面臨壓力,而型鋼市場則可能保持穩定,企業應密切關注國際市場動態及下游需求變化,以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規劃。

帷幕牆業者集體怒吼、控訴中資亂象

撰文者: | 2024-08-01

台灣帷幕牆業者今日(8/1)召開記者會並發出嚴重警告,指控中國大陸廠商通過第三地非法滲透台灣市場,對本土產業造成了重大影響。這些非法行為不僅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還威脅到超過10萬名勞工的就業權益。業者呼籲政府正視問題,要求立刻採取行動,若不採取有效措施,將不排除發動大規模抗議活動以保護自身權益。

根據業者的指控揭露,中國廠商正採取兩種主要手段來進入台灣市場。一方面,他們以外資身份進入台灣,另一方面則利用「洗產地」的方式,將產品以低於市價的價格傾銷到台灣市場。這些行為對台灣本土帷幕牆產業造成了雙重打擊,從而擾亂了市場秩序,並且損害了台灣的合法廠商與勞工利益。

台灣帷幕牆產業擁有完善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包含設計、金屬料件、玻璃、材料組裝…等牽涉行業範圍廣泛,年產值約為500億元新台幣,直接間接從業人員近10萬人。帷幕牆工程營造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汪俊宏及公會律師鄭藝懷,呼籲政府採取更多實質行動保護本土產業。他們指出在高於50公尺的大樓中,帷幕牆工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中國廠商的違法削價競爭,並且許多廠商未依法登記,以海外在台分公司名義進行非法傾銷,這一切都對市場造成了嚴重擾亂。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經濟部投審司表示將會根據業者提出的意見,持續改進境外企業來台投資審查程序。另外關於材料進口環節,儘管財政部關務署自2019年以來已經加強了對中國帷幕牆進口的查緝,但非法「洗產地」行為仍然存在。業界期望政府能夠加大監管力度,採取更多實質措施,以保護本土產業的健康發展和勞工的基本權益。只有在政府與業界共同努力下,才能確保台灣帷幕牆產業的穩定與繁榮。

鋼筋價格打破四週僵局,本週每噸上調200元

撰文者: | 2024-07-08

鋼筋大廠豐興公司今日(7/8)開出本週盤價,鋼筋價格每噸上調200元至19,300元/噸,打破先前連續4週的持平局面。廢鋼收購價、型鋼則維持平盤,廢鋼收購價為10,500元/噸,型鋼基價為26,200元/噸。

南部鋼筋大廠威致公司亦跟進調漲鋼筋價格,本週鋼筋牌價上漲至19,100元/噸。

鋼筋價格上調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國際廢鋼原料價格有支撐,由於原料價格不跌,鋼筋廠為反映原料成本而調漲鋼筋價格,另一方面鋼筋廠也為了消弭下游預期會有更低價的鋼筋,買盤產生觀望,因此稍微調漲價格,期能促使下游買盤回補。

從國際原料行情來看,目前廢鋼價格持穩,鐵礦砂價格小幅上漲。這表明鋼筋廠原料成本有所增加,支撐了鋼筋價格上調。

從國內市場需求來看,目前正值多雨季節,工程施工進度稍有減緩,鋼筋需求動能一般。這可能會對鋼筋價格上漲幅度有所制約。

國際原料行情,美國大船廢鋼本週無報價。日本2H廢鋼本週持平為357美元/噸。美國貨櫃廢鋼本週報價持平為345美元/噸。澳洲鐵礦砂由106.6美元/噸上漲至110.35美元/噸。

綜合來看,預計短期內鋼筋價格將持穩或小幅上漲。

做工程真如想像中好賺?揭開工程業的辛酸血淚

撰文者: | 2024-06-26

先講結論,工程能不能賺錢,不是看能接到多少生意,而是看能避開多少坑。

近年來,隨著公共工程預算增加、科技業到處獵地蓋工廠、建案售價居高不下、營建股漲幅也頻頻登上新聞版面,讓不少業外的人覺得「做工程好像很賺錢喔,是不是大家都開名車、住豪宅?」然而,工程業真的是一個好賺的產業嗎?

答案絕對不是的。工程是多種不穩定的要素組合而成的複雜系統,從初期的規劃、設計、發包、施工、到後期的驗收、維護,牽涉許多人事物,有許多無法控制的變數,例如施工地點、環境條件、天候狀況、協做單位配合度、工人熟練程度…等等,每接一個新工程,所有要素就須重新組合,無法簡單複製或沿用,規模化的難度很高。

而產業鏈中包含業主、建設公司、營造廠、承包商、材料商、工程行、工班人員...角色環節非常多,並非所有參與者都能賺到錢,而且處在越下游,越沒有話語權。要能賺到藏在繁瑣環節中的利潤,是許多有形、無形的成本與風險換來的。

工程的成本與風險
工程的成本可分為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薪資、工具設備…等在施工過程中直接消耗的費用;間接成本則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保險費用…等。

工程的成本大概分為以下幾類:
原材料成本:鋼筋、水泥、砂石、鋁門窗、油漆、電線電纜、板模、磁磚….等材料的費用。
員工薪資:工人的薪水、加班費、勞健保、餐飲涼水…等費用。
機具設備:電動氣動工具、鷹架、吊車、挖掘機…等施工耗損和設備租賃費用。
銀行利息:工程款項融資週轉所需的利息費用。
行政費用:倉庫開銷、辦公室耗材、水電費、文具費用等行政管理費用。
人際費用:與主辦、建商、包商、關係人…等人脈往來的應酬費用。

根據營建業的財務報表,大型工程(公共工程、投標類)平均毛利為5%至15%,小型工程(民間案件、議價類)的平均毛利約為10%至20%。這意味著,每100元的營收,工程公司能賺到最高20元的利潤,乍看之下,這個利潤似乎還不錯。但別忘了,這些利潤是從業者如走鋼索般、冒著極高的風險換來的。

工程的風險可分為可預計風險與不可預計風險。可預計風險包括鄰損風險、工地意外、工人傷害、原物料漲價、削價競爭等;不可預計風險則包括天災人禍、政策變更、市場波動等。

工程的風險可分為以下幾類:
鄰損風險:施工過程中造成週邊鄰居房屋或財產的損壞。
工地意外:工人發生工傷事故、或導致他人受傷的補償。
原物料漲價:原物料價格上漲導致工程成本增加。
削價競爭:業界競爭激烈,導致利潤空間縮減。
被欠款倒帳:業主倒帳導致工程款項無法收回。
驗收問題:工程驗收不通過導致必須重新施工。
天災地變:颱風、地震、火災…等造成的損害。

任何一個風險一旦成真,都有可能對工程公司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例如:鄰損風險可能導致需要支付巨額賠償;工地意外可能導致工程延誤或停工;原物料漲價可能導致工程成本超標;而削價競爭則可能壓縮工程公司的利潤空間。

工程人的辛酸血淚還不只如此,除了成本與風險之外,工程人還必須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與身體勞累。例如趕工時經常需要加班熬夜趕工、盯進度;不管室內戶外,常常必須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日曬雨淋、粉塵噪音,都是家常便飯。更別提,工程業的工時通常較長,且工作地點不定,往往需要到處奔波。相較於其他行業,生理與心理都負擔更大的壓力。

做工程,究竟值不值得,只有業內的人自己知道。持平而言,做工程當然有賺錢的機會,但也充滿了風險與挑戰。工程的利潤來自於成本控管與風險掌握,工程老闆在承攬工程時,只能審慎評估成本與風險,做好萬全的準備。同時也要體恤師傅與工人的辛勞,才能留住人才,創造永續經營的基礎。做工程是一份辛苦的差事,但順利完工後的成就感,也是令人樂此不疲的原因。如果有決心、有毅力,並且不怕吃苦,那麼工程業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工程款討不回?如何硬起來捍衛自己的權益?

撰文者: | 2024-06-21

大家都知道,做工程最怕的就是拿不到應得的工程款,因為我父親做工程,看過不少同業工程款被倒帳,搞到公司營運不善、工人領不到薪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這種虧損不僅是金錢上的,更是心靈上的負擔。

當發現工程款未收到時,我們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來保護自己,千萬別坐以待斃,第一時間就要與業主或委託方聯繫了解情況,並保留通話證據。

如果口頭通話無效,那就得出具正式的催收函。這封函件應該清楚地列出未支付的款項、工程進度的確認、以及要求在合理期限內支付的要求。催收函可以通過存證信函或其他可證明送達的方式寄出,確保對方無法以未收到為由推卸責任。

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討債也是一樣,沒有證據就等於沒有底氣。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簽訂完善的合約書:合約書是雙方權利義務的最佳保障,在合約書裡要註明工程款的付款方式、付款期限、驗收標準等重要事項。白紙黑字寫清楚,日後才能減少爭議。
二、保留施工紀錄:包括工程進度照片、施工日誌、工料表、發票等,這些都是日後追討工程款的重要證據。這些文件資料別隨手亂丟,統統整理好備用。
三、以書面往來為憑:與業主、中間人或工程付款人的所有往來,盡量透過書面形式,例如Line對話、e-mail、傳真、存證信函等,避免口說無憑,有憑有據,才能站穩腳跟。

凡事未到先有兆,當發現業主有拖欠工程款的跡象時,不要心存僥倖拖著,可以先禮後兵,透過能留下紀錄的方式,詢問撥款計畫進度,前期態度應放軟一點,先試著了解對方的狀況,研判是否有緩解的餘地。

如果發現無法解決問題,就只能採取法律行動了,例如業主拒絕付款或態度惡劣,就可以發存證信函給對方,表明自己的立場,並要求對方在限期內還款,存證信函是強力武器,要善加利用。

如果業主依然拖欠不還,可以考慮向律師或債務催收公司尋求協助、預做準備,專業人士可以提供你有用的意見與必要的幫助,讓你知道更多討回欠款的管道。

一般來說債務問題有幾個工具可以運用:
1.雙方協商,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率的,但是需對方願意配合。
2.找第三方調解,有第三人主持,較有公信力,但也需對方同意。
3.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簡單、快速、費用低,適用於工程款金額較小的案件。
4.提起民事訴訟,勝訴機會高但程序較為複雜,需要較長的時間、且費用較高。
5.最後是強制執行,強制性最高,需先取得法院判決或支付命令。

事前預防,永遠勝過事後補救,除了上述的討債步驟之外,工程人更應該在事前做好預防措施,才能避免工程款被欠的風險。

在簽約前,評估工程的潛在風險是關鍵,例如工程款付款方式、工程進度、驗收標準等,如果風險過高,就應該審慎考慮是否接下工程。畢竟,做生意也要懂得風險控管。

另外可以適度要求履約擔保,可以要求業主提供履約保證金、銀行保證等擔保措施,以保障自己的權益,有備而無患。

如果有管道,最好先了解業主的財務狀況和過去的信用,避免與財務狀況不佳或有信用瑕疵的業主合作。畢竟,工程業本大利小,賺的是辛苦錢,只看到利潤看不到風險,搞不好會吃大虧。

營造工程物價指數 五月再次出現上升

撰文者: | 2024-06-11

根據主計總處營造工程物價指數統計顯示,台灣營造工程物價指數近年呈現起伏不定的趨勢。2021年,營造工程總指數一路攀升,年增率高達10.94%,隨後在2022年依舊維持上揚勢頭,但增幅稍微放緩,達到7.36%。到了2023年,總指數的年增率降至1.74%,顯示市場出現明顯的調整趨勢。然而今年五月的數據再次出現較大上升,整體年增率達2.39%,顯示物價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其中工資漲幅最有感,工程勞務類年增達3.82%。
造成營造工程物價指數變化的原因複雜多樣,勞務工資的漲幅是其中最顯著的因素之一。隨著對勞工需求的增加,搶工人的競爭加劇,勞務成本不斷攀升,直接影響到了營造工程的成本結構。此外,原物料價格的波動、政府政策的調整以及全球經濟形勢等因素也都對營造工程物價指數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對比去年,今年五月數據的上升可以歸因於營建工程的活躍,政府釋出的建設計畫和相應的工廠投資也對市場需求起到了積極的拉動作用,勞動力市場的缺工狀況也對勞務工資的漲幅產生了影響,進一步推升了總指數的增長。
營造工程物價指數的波動直接影響到了整體建築成本以及房價的走勢。指數的上升意味著營造成本的增加,進而推高了建築項目的總成本。這對於已經面臨高昂成本壓力的房地產市場而言,無疑會進一步推升房價水平,加大了市場的購買壓力。
對於建商、大型營造公司以及小工程公司而言,面對營造工程物價指數的波動,都需要有相應的因應策略。有許多承包方已經採取及時調整預算和成本控制,以應對原材料價格和勞務成本的波動。另外也加強與供應商的溝通和合作,積極尋求降低成本的方案,並且加強對市場變化的監測和預測,以便及時調整業務策略,保持競爭優勢。
總的來說,營造工程物價指數的變化不僅反映了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也提醒著業界人士時刻保持警惕,及時應對市場變化。

鋼筋買盤低迷,五月首次開盤價格下調

撰文者: | 2024-05-06

鋼鐵市場經歷連兩週平盤,5月首次開盤就下調了廢鋼、鋼筋價。鋼筋大廠豐興公司今日(5/6)開出本週盤價,反映國際原物料報價下跌,本週鋼筋、廢鋼收購價各下跌300元/噸,本週廢鋼收購牌價為10,800元/噸,鋼筋牌價為19,400元/噸,型鋼基價維持26,700元/噸,鋼筋、廢鋼利差維持在8,600元。

南部鋼筋大廠威致公司亦同步反映國際廢鋼走勢,鋼筋盤價下跌300元/噸,盤價由上週18,900元/噸下跌至18,600元/噸。

鋼價自去年10月谷底反彈,但隨後中國鋼鐵產量大增,導致東亞今年1月鋼價開始下跌,而中國3月開始減產,鋼價自3月觸底、4月回升,目前第2季至今目前看起來是有維持減產,後續仍要觀察大陸鋼鐵供應是否有序控管。

先前連續兩週鋼筋、廢鋼報價持平,主要是由於連日大雨導致市場交投平淡,又受到國際原料價格修正影響,為刺激交投買氣、呼應下游期望,鋼廠下調報價並不令人意外,主要是希望下游買盤不要再觀望,該買的就下手。

蜘蛛人氾濫...您找的是真的會工程的蜘蛛人嗎?

撰文者:特佳屋裝潢工程 | 2024-05-02

我的治漏人生~挖系抓水師/蜘蛛人氾濫
在裝修業裡.攀爬在高空外牆..在一般師父無法到達的地方為房屋進行修護的人俗稱蜘蛛人.這也真的解決了許多因地理環境或因價格預算而無法搭鷹架或雇用吊車來針對高樓層維修房屋的障礙..但漸漸地由冷門行業變成氾濫...剛開始多數是以來自各行業的師父們.沒有懼高症的接觸受訓於攀岩技術而造就...如招牌業.防水業.泥做.水電.鐵厝.鐵窗.冷氣等..但因怕高是天性所以乏人問津.也因為人少而珍貴......而漸漸因工資誘人..在短短的幾年內隨處可見蜘蛛人..問題來了..試想...有的蜘蛛人一看即知非常年輕.甚至不乏女孩子 ..那麼?他們真的懂各種工程嗎?目前已陸續發生蜘蛛人抓漏越抓越漏.或貼磚掉磚.裝管掉管的事件..而就以防水而言.施工完畢除非未收款就下雨.很快的發現施作無效...否多半是完工無法真正驗收[如果能到高空中驗收.那就自己做了哪還須花錢請蜘蛛人]且因危險性職業也較不好意思拖延給付工資.所以大部分都完工收費... 豈料很多付費後下第一場雨馬上捶心肝..牆壁是濕的..眼淚更是濕的....或許有人會問..短短幾年為何蜘蛛人氾濫呢?根據王一智師父經驗分析原因有1攀岩玩家見此業薪水高而湧入2某幾家如抓X達人.X鼠.宅X特工等..長期雇用不怕高的學徒送去繩索技術班訓練後.以比一般學徒薪水在多一些的價格雇用為外牆簡易點如只需拿油漆滾輪就能施作的防水.塗刷或清洗等項目.但這些學徒不是傻瓜.當得知真正的蜘蛛人薪資不只這些的時候..便一個個翅膀未硬就自立門戶跑單幫而飛了.更因上述的公司長期登報號召.其員工也流動量相當大..許多懼高症的人也一個個不怕高了...所以會高空繩索技術即馬上離職單飛的蜘蛛人不斷激增..可怕的是..他們真的會各種工程嗎???如果您已經感受到了..也不願意再吃虧找錯蜘蛛人..請來電吧!

AI浪潮下,為何美國水電工超搶手?對台灣年輕人有何啟示?

撰文者: | 2024-04-18

在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許多行業面臨被取代威脅的時代,美國水電修繕行業卻逆勢崛起,成為近年最熱門職業之一。以下深入分析美國水電修繕行業缺工的原因、水電工的搶手程度、薪資增長幅度、職業教育發展情況以及AI浪潮下水電工更熱的原因,提供台灣青年選擇就業方向的參考。

一、美國水電修繕行業缺工現狀
美國水電修繕行業缺工現象日益嚴重,主要原因如下:
1.人口老齡化:美國老齡化加劇,許多年老的水電工退休,導致住宅維修缺口增加。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資料,2022年美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8%,到2029年65歲或以上人口將超過18歲以下人口,而房屋老化速度加快,對水電修繕服務需求增加。

2.缺乏年輕勞動力: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接受高等教育或從事科技行業,導致水電修繕行業後繼無人。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資料,2022年美國水電工平均年齡42歲,高於所有職業平均年齡39歲。預計2032年水電工離職率達10%,高於所有職業平均離職率8%。

3.新冠疫情影響:新冠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建築材料價格上漲,促使許多人延緩房屋維修,進而導致現在水電修繕服務需求增加。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資料,2020年美國房屋維修支出增幅10%,2021年增幅8%。

二、水電工職業的搶手程度與薪資增長趨勢
勞工統計局BLS資料顯示,2022年美國水電工平均年薪為59,330美元,高於所有職業平均年薪45,760美元。水電工工作前景看好,BLS預計2022年至2032年水電工需求增長13%,高於所有職業平均增長率4%。過去十年,美國水電工薪資增長幅度高於平均水準。BLS資料顯示,2012年至2022年,水電工平均年薪增長42%,而所有職業平均年薪增長率僅為26%。

三、美國水電修繕職業教育發展情況
水電修繕行業熱度上升,美國職業導向學校招生人數隨之增長。根據美國社區學院協會(AACC)資料,2022年秋季,美國社區學院水電技術課程註冊人數比2021年增長12%。

四、AI浪潮下水電工更熱門的原因
AI浪潮下,水電修繕行業熱度上升,主要原因如下:
1.難以被AI取代:水電修繕工作需要大量實踐經驗和手工操作,而AI目前尚難突破。例如,水電工需識別和解決管道問題,AI系統無法準確診斷和修復。

2.需求穩定成長:無論科技如何發展,房屋維修需求始終存在。房屋老化,水電修繕服務需求只會增加。

3.薪資優渥:水電工薪資水準高於許多需高等教育職業,吸引力強。BLS資料顯示,2022年美國水電工平均年薪近6萬美元,高於高中畢業生(38,640美元)和部分大學畢業生(41,950美元)平均年薪。

4.不受景氣影響:水電修繕工作相對穩定,不受經濟波動的影響。BLS資料顯示,2020年美國水電工失業率僅3.5%,低於所有職業平均失業率6.3%。

5.職業發展機會多:工程業可通過經驗和技能提升獲得更高薪資和更好發展機會。例如,可晉升為主管或承包商,也可創辦公司。

五、對台灣青年選擇就業方向的啟示
從美國經驗可以看到,即使科技與數位時代來臨,社會有一些基本需求不會消失,反而可能因為多數人不願意做,而變得更加無可取代,因為人口老齡化的趨勢無法逆轉,台灣應加強技術職業教育發展,培養更多具有實踐技能的現場人才。

3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飆破歷年最高

撰文者: | 2024-04-17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公布今年3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已飆破歷年最高點,達110.5,其中勞務類漲幅持續擴大,隨著建造成本居高不下、工資續漲,以及接下來碳費開徵,外界認為房價難降。

主計總處資料顯示,今年首季營造工程物價指數月月飆破110,且月月續升,從1月的110.26、2月的110.48,3月來到110.5,指數續創歷史新高。在年增率方面,前三月年增率分別為1.44%、1.16%、0.92%,漲勢雖有收斂,但仍處高原階段。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營建物料價格上漲雖已見回落,3月材料類營建工程物價指數年減0.33,為近九個月新低,但勞務類營建工程物價指數卻持續飆漲,今年前三月年增率皆衝破3%,分別漲3.24%、3.12%、3.38%,平均漲幅3.25%比2023年平均漲2.84%,高出許多。

主計總處分析,缺工因素,是勞務類營建工程物價漲勢居高不下的關鍵,短期間也不容易緩解。又加上近期地緣政治再度緊張,營建物料價格是否再度走揚,進而推升材料類營建工程物價指數,需密切關注。

此外根據最新資料顯示,今年3月房租指數105.57也再創歷史新高,同時房租指數年增率達2.24%,為一年來最高,反映受到通膨和升息等影響,租金仍維持年增2%以上趨勢尚未改變。

營建廢棄物處理令人頭痛,有解方嗎?

撰文者: | 2024-04-12

建築廢棄物的處理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特別是在都市化發展的地區,例如台灣由於興建、改建、裝潢的頻繁進行,廢棄物產生量驚人,如果不加以妥善處理,對環境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台灣建築廢棄物處理的量能不足,問題持續多年,政府始終拿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到底目前情況走到了什麼地步?以下針對現狀進行分析,希望讓更多人關注到這個問題。

1. 營建廢棄物目前處理方式及標準程序:
收集:由相關單位進行收集,如建築公司或施工單位。
分類:將廢棄物分為可回收、有害和一般垃圾。
運輸:將廢棄物運輸至指定的處理場所或廠商。
處理:由專業的廢棄物處理廠進行適當的處理,包括再利用、焚化或填埋等。
回收:對可回收的廢棄物進行再利用或回收處理。

2. 台灣各種營建廢棄物每年產生量:
根據統計數據,台灣每年產生近8000萬公噸營建廢棄物(含土石方),經合法申請拆除之建築廢棄物估計1,200多萬公噸。其中,新北市、高雄市和台北市的建築廢棄物產生量最高,非法處理沒有申報流向的更多。

3. 廢棄物清除與處理廠商有多少間?這些廠商的廢棄物處理總量是多少?
目前台灣有5000多家合法廢棄物清除廠商,但只有300多間可進行後續廢棄物處理的廠商。這些廠商的總廢棄物處理量難以確定,但估計接近全台灣建築廢棄物總量的一半。

4. 民間的營建廢棄物清運處理目前的收費標準:
根據廢棄物可否再利用、以及物品種類不同,會有很大的價差,合法營建廢棄物清運的收費標準大致為每車10000元至20000元不等,非法業者收費相對較低,約每車5000元至10000元不等,但不管是合法或非法業者,報價常常隨著供需情況改變,有著極大的落差。

5. 民間非法的營建廢棄物處理如何進行?
非法的營建廢棄物處理通常是無照經營,隨處傾倒掩埋,任意棄置廢棄物,例如將廢棄物丟棄在路邊、河川或空地,或將廢棄物運送至未經許可的處理場地,。

6. 非法的廢棄物處理觸犯什麼法律?刑責是什麼?
廢棄物清理法:觸犯該法第46條,處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刑法:該法第165條規定,犯前項之罪,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水污染防治法:該法第47條規定,違反本法第33條第1項規定,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0萬元以下罰鍰。

空氣污染防制法:該法第43條規定,違反本法第25條第1項規定,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0萬元以下罰鍰。

土壤污染防治法:該法第43條規定,違反本法第23條規定,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0萬元以下罰鍰。

7. 政府目前對於營建廢棄物處理有什麼具體改善手段?
推行減量化政策,鼓勵建築業者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廢棄物減量。
加強廢棄物回收利用,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提高對廢棄物處理業者的監管力度,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打擊非法廢棄物處理行為。
加大對新技術和設備的投入,提高廢棄物處理效率和質量。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廢棄物處理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鼓勵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廢棄物處理和回收利用工作,共同攜手解決問題。

8. 對於廢棄物處理,合法處理業者有什麼心聲?
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勵,降低處理成本,增加利潤空間。
呼籲政府加強對非法廢棄物處理行為的打擊力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建議政府加大對新技術和設備的研發投入,提高處理效率和質量水平。

9. 目前哪些營建廢棄物種類有技術可以再利用?
廢棄物再生磚的製造技術。
廢棄木材的再利用技術,如生物質能源的生產。
廢棄金屬的回收再利用技術。
廢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技術。
廢棄玻璃的再生利用技術。

10. 民間處理業者對於政府有什麼具體建議?
提高對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補助和優惠政策。
加強對非法處理行為的打擊,維護公平競爭環境。
建立更加健全的監管機制,保障合法業者的權益。
鼓勵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提升處理效率和質量。

總的來說,台灣建築廢棄物處理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實現廢棄物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理,實現可持續發展。

台灣營建工程行業缺工現象:發展機遇與挑戰

撰文者: | 2024-04-10

近年來,台灣營建工程行業一直面臨著嚴重的人力短缺問題,這對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同時也為有志於此的年輕人提供了發展的機遇。現在就讓我們深入了解,為何台灣營建工程行業缺工,以及投身這個行業的利與弊。

1. 營建工程人力主要用於哪些工作?
營建工程人力主要用於以下工作:
建築施工:包括建築物的結構建造、裝修、設備安裝等。
土木工程:主要指道路、橋樑、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
而目前最缺工的工作種類包括:
鋼筋工:需求量大,技術要求高,缺工嚴重。
鋼構工:隨著建築結構的現代化,對鋼構工的需求持續增加。
機械操作工:如吊車司機、挖土機司機等,技術要求高,但缺工現象普遍。
泥水瓦工、木工:傳統技藝的流失導致這類工種的缺乏。
技術工程師:對高端技術人才的需求增加,但供應不足。

2. 營建工程從業人員目前年齡層分布?
根據統計資料,台灣營建工程從業人員的年齡層分布如下:
20-30歲:佔總人數的20%。
31-40歲:佔總人數的30%。
41-50歲:佔總人數的25%。
51歲以上:佔總人數的25%。
可見,年輕人在營建行業中的比例相對較低,而40歲以上的中年人群佔據了較大比例。

3. 為什麼營建業會缺乏人力?
營建業缺乏人力的原因有多方面:
社會價值觀的轉變:年輕人對營建行業的興趣和認知降低,吃苦耐勞的精神流失。
工作環境和條件:營建工程工作環境相對辛苦、危險,尤其是對於年輕人而言吸引力不高。
教育體系不足:缺乏對營建技藝的專業培訓,技術傳承不足。
高學歷優先:社會對高學歷的追求,導致技術性行業缺人。
年齡結構老化:現有從業人員年齡層偏高,新人較少。
招聘成本上升:企業需要花費更多成本進行招聘和培訓。

4. 對於缺工目前政府與民間應該有什麼應變措施?
政府應變措施:
推動職業教育改革,提高對營建行業的專業培訓。
出台相應政策,鼓勵年輕人從事營建行業,提供相應補助和政策支持。
民間應變措施:
加大對人才的培訓和引進,提高待遇和福利,提升工作吸引力。
強化企業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發展空間。

5. 營建行業有什麼優點值得年輕人投入?
營建行業具有以下優點:
發展潛力大:隨著興建改建的加速和基礎設施的需求增加,營建行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多元化發展:涵蓋建築、土木、房地產等多個領域,提供了多元化的職業選擇和發展機會。
薪資水平相對較高:相較於其他行業,營建行業的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的薪資水平相對較高。
6. 相較於其他行業,營建業的薪資水平如何?
營建業的薪資水平相對較高,例如:
一般技術工人:月薪可達新台幣4萬至6萬元。
高級技術工程師:月薪可達新台幣6萬至10萬元以上。

7. 對於年輕人投入營建業有什麼建議?
對於有意投入營建業的年輕人,應該:
增強專業知識:營建業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建議加強相關專業培訓和學習。
在工作中實踐:通過實踐和實習,積累工作經驗,提升自身能力。
保持積極態度:營建業是一個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行業,應保持積極的態度,不斷學習和進步。
珍惜技術傳承:學習和掌握傳統技術,對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注意安全意識:營建業勞動強度大,安全意識至關重要,時刻注意自身安全。

總而言之,台灣營建工程行業面臨著人力缺口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有志於此的年輕人提供了發展的機遇,期待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這個行業,共同推動台灣營建業的健康發展。

震後重建需求迫切,建材物料成本恐增加

撰文者: | 2024-04-08

就在4月3日清明連假的前夕,台灣發生了1999年921地震之後最大的地震,此次震央在花蓮外海,規模達到7.2,全台都明顯有感,至今天(4/8)上午,累計發生餘震700多次,其中規模6以上有2次,規模5-6共25次、規模4至5則有200多次,目前餘震頻率雖已逐漸降低,但不排除仍有機會出現規模5以上餘震。據統計,0403花蓮地震迄目前造成13人死亡、1145人受傷、6人失聯。

這次地震災區範圍比九二一小很多,也沒有造成全國大停電,分析指出台電設施在這次地震中損害有限,因儲能系統及備援電力立刻啟動,電力損失時同時有多項電源選項快速補上,才沒有觸發低頻卸載造成大停電,加上台電在九二一之後努力了二十多年做電網分散,所以震後仍能維持正常電力供應。

地震後各地相繼傳出房屋倒塌、路基崩坍、軌道疑似錯位等災情,強震讓許多建築物結構受損,建築物安全與都市更新需求迫切,危老建築可望加速更新,未來重建將陸續啟動,營建產業有望受惠。

重建需求的幾個重要元素,例如水泥、混凝土、不銹鋼、條鋼、鋼構、磁磚、玻璃...等物料可能因此上漲,造成建築成本的增加。另外電線電纜、機電汰換方面也有商機,根據中華民國電梯協會初步統計,全台電梯台數達23萬台,而在電梯安全意識提升下,預估將有近五成以上之電梯需進行汰舊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