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營造業景況調查,重磅發佈
撰文者: | 2021-01-20
營建署主計室日前公佈近10年營造業經濟概況調查結果,其中企業單位數:營造業依等級別分包括甲等綜合、乙等綜合、丙等綜合及專業營造業與土木包工業,家數由98年的1萬3,661家遞增至106年的1萬5,829家,107年降為1萬5,487 家,108年增加至1萬5,649家,十年間成長近2000家。
而按照等級別分析,以丙等綜合營造業5,760家占36.8%、土木包工業5,907家占37.7%最多。若依地區別觀察分布情形,以北部地區占31.7%、南部地區占31.4%最多。
行業整體全年收入總額:住宅與公共設施乃108年度產業最大收入來源,分別創造逾2423億元(占比31.12%)、2224億元的收入(占比28.57%),兩項佔比加總即近6成。專家表示,近十年來國內營造產能的兩波低潮,主要是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跟國內房市在2014、2015年經歷不景氣等兩個因素影響,整體來看,住宅市場的推案波動與營造產業經濟相符合,「景氣好、建商對市場有信心,就會持續蓋房;相反地,建商若不看好市場,就會主力出清餘屋,而暫緩蓋新案」。
近10年營造業收入總額均在5,200億元以上,其中營業收入占收入總額之9成8左右,以承包工程收入為營業收入大宗,達9成7。108年收入總額6,359.8億元,較上年增加6.3%,其營業收入6,231.5 億元,為近10年新高。
全年支出總額:近10年以108年6,022.6億元最高,103年5,658.7億元次之,98年4,969.4億元最低,其中營建材料耗用價值占總支出5成3至6成1間,全年勞動報酬支出比例介於1成6至1成9。108年支出總額6,022.6億元,較上年增加7.8%。
在經營上遭遇的困難,以「業主預算單價偏低,致利潤偏低」最多,每百家有23.8家,其次「同行殺價競爭,得標困難」,每百家有20.4家,「勞力工短缺」每百家有19.1家再次之。據營建署公布營造人力缺工最新報告,國內營造勞工短缺達4萬8,809人,又以基礎工程類別的模板工、鋼筋工、水泥工缺工3萬7,173人最嚴重。
營造業廠商有63.4%認為不需要政府協助,而有36.6%需要政府協助,在需要協助的廠商中,認為政府應優先協助的項目為「解決勞工短缺問題」(每百家有20.9家),次之為「協助營建廢棄物處理」(每百家有17.2家)。